close

 


嚴下幽清坐 憶昔出家時
活雲深處去 覺公作吾師
剃下娘生髮 凡女變僧尼
朝參暮禮佛 一意學無為
蒙師開覺路 始無未坐前
一笑萬慮釋 逍遙不計年
專移香山居 三我學坐禪
凡身即佛休 見聞聽自然
行年二六歲 來此建道場
經年之奔走 化眾化資糧
披星戴月慣 佛法十分揭
為此叢林計 希未民界光
出俗女同志 共持佛戒香
踏破無生路 優遊意味長
問我生何處 俗姓林家女
我為三十郎 慈母號覺慈
同修在此方 本寺工事竣
再設尼學堂 培育人才妙
法輪繼轉常
這首「憶昨」,是圓通寺開山祖師妙清禪師所寫的自傳體敘事詩。詩中將他的出生經歷:如何拜師、落髮、參禪、得道、籌資、建寺、設學等事,細細道來,其堅心同道弘揚佛法,令人起敬。
妙清禪師出家時本姓林,十四歲依父命成親;十六歲得子後離婚,決心皈依三寶,傾某家中所有,置地建寺。五十五歲生化圓寂時,各弟子在外,身邊老尼不懂文字,故妙清禪師死後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只有從這首詩中,略窺禪師的一生。但妙清的弘佛遺--擴建圓通寺,為佛門留一清靜地--也由其歷代弟子完成了。
圓通寺肇建於民國十五年,是本省規模較大的寺院。依山而建,從坡下遠眺,佛寺屹立其上,一片佛意,油然而生。到得廟前,沿階而上,便是正門,左象右獅,一柔一剛,矗立圓石之上,顯出佛門亦柔亦剛,眾生皆有佛性,無論善人或兇徒,皆能入龍門。
正門是一城門式的拱形洞,內奉著垂耳凸肚、袒胸露乳、咧嘴而笑的彌勒佛,悠然自得的表情,令人暢快。再拾階而上,便是一廣場,左方有一圖書館,門上兩旁書有釋達音所題之對聯:「妙真如性光明圓,清徹朗然慧心通。」該館是妙清弟子繼承其師祖遺志而建。圓通寺建寺之初,弟子只有二人,如今寺中已有二十多位比丘尼,盛況不可同日而語。
廣場的正面便是大雄寶殿。大殿採純佛式的建築,宏偉樸實,引人發思古之幽情。殿旁對聯題著:「圓明法界三摩謗,通達宏機五蘊空。」當頭棒喝!殿內奉祀著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三尊金身盤坐大佛,佛身金碧輝煌,莊嚴肅靜。殿前一鼎銅爐,左右雕以象頭,頂有雄獅鎮峙,香煙裊裊,令人生崇敬之心。
從廣場向右走,有一五層高的寶塔--歸淨塔,是專為寄納靈骨而設立的靈塔。越過塔前廣場,即達山崖,崖下有一小廟,乃初建寺時的廟基,其後日漸發展,才有今日的規模。現時山崖壁上還留有許多初期石刻的神像、石龜、石鹿、石獅,而一旁陡直的峭壁上,還列了一個碩大的「佛」字,約有六人高,筆跡雄健蒼勁,撲面而來,令人心動魂馳。\r
過了小廟,山崖虛有一石壁裂縫,順裂縫的階梯而上,可達圓通寺後山。此山原名石壁巖,右邊有大石扁圓成形。妙清禪師建寺後改名為碧湖山。山上舉目相思樹,樹木成林,陰涼幽靜,從山上俯瞰,可觀台北盆地景色,每逢假日,善男、信女,遊客常到此拜佛遊山。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大台北地區()》菩提長青出版社,1989年,p.157ff.


圓通寺
參考網站:
http://www.ebio.idv.tw/ebiotw/leisure/taibei/ix-YuanToneTmp.htm
http://iris.cs.ntou.edu.tw/web/temple/t0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山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